文/圖羊城晚報記者 趙晨 何裕華
  創意園都是乾什麼的?近年來,廣州城中文化創意園遍地開花,但至今,不少街坊仍不知創意園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聯。藉著目前市內知名度和美譽度較高的1850文化創意園(見下圖)五周年慶之機,12月2日起,微信公眾號“羊城晚報·曉蠻腰”以1850為範例,一連推出七期“城與園同呼吸”系列創意企業故事,讓更多“羊粉”瞭解當下全新的城市創意生活,引得眾多讀者紛紛留言點贊:文化創意,為生活打開另一扇窗。
  創意:從故事走進生活
  《“雪中炭”是如何雪中送炭的》、《90後賣衣服給90後》、《玻璃折射出七彩生活》、《來這,就為睡他個鳥語花香》、《堅守在大榕樹下的平凡藝術之家》、《不一樣的鏡頭,不一樣的世界》……在微信公眾號“羊城晚報·曉蠻腰”中輪番上演的一個個企業故事背後,浮現出一個個充滿激情的“創意人”:他們中有專為聾人做慈善的工藝坊,有賣字畫的藝術一家人,有專拍創意婚紗照的工作室。聚集在1850創意園中的創意“高手”,通過大眾媒體,首次集體亮相。
  該系列推出後,不少羊城街坊被1850創意園的文化氛圍折服,同時感到驚訝:“沒想到在廣州藏著這樣一片凈土!”更有街坊在讀完數篇企業故事後表示,一定要去創意園中看看。
  家住芳村、與羊城晚報結緣甚深的明仔熱情地問記者:“園區平常開放嗎?是否可以隨意過去玩?是否需要門票?”有“吃貨”網友則向“曉蠻腰”公眾號發問:“那間能吃、能看、能買的生活館在哪裡?周末能過去喝下午茶嗎?”……可見,只要稍作瞭解,創意生活還是能引起市民街坊無限興趣。
  感動:“雪中炭”獲幫扶
  被轉發最多的創意企業故事則要數“雪中炭”。這是廣州首家由聾人主理的花藝坊,今年10月進駐1850創意園,並從“揚夢之風”聾人藝術團招來13名工人。漸漸地,工坊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保鮮花手工藝品。
  與大部分純公益活動不同,他們不是單純的給予,而是建立一個平臺,讓聾人朋友們充當執行的主角,讓他們通過自己勞動獲得回報。目前,手工坊內有3位全職聾人,10位兼職,工坊的月產量可達2000件。
  “羊城晚報·曉蠻腰”微信公眾號推出“雪中炭”的報道後,街坊紛紛轉發並感嘆聾人朋友手工之精細,同時,也落力呼籲愛心人士多多購買保鮮花手工藝品。其中,在1850園區的另一邊,廣州國茶茶業有限公司旗下品牌“金茶坊”看到這則故事後,才知道自己有這樣一個“鄰居”,因而,提出幫扶合作。對此“雪中炭”負責人盧小姐表示十分歡迎。盧小姐坦言,自進入園區以來,包括康奕軒、百納、陳國章茶館等公司都有對工坊進行不同程度的幫扶。編輯:李傑  (原標題:“曉蠻腰”創意生活方式獲點贊 街坊熱議如何玩轉創意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k83vkdts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